荔枝虽好,切勿贪吃
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红红的外壳包裹着晶莹剔透的果肉,轻轻一咬,汁水甘甜,满满的幸福感。荔枝虽好吃,但“荔枝病”却是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“利刃”。
“荔枝病”实为低血糖反应
“荔枝病”其实就是大量食用鲜荔枝后,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低血糖反应。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α-亚甲环丙基甘胺酸,这两种物质影响人体糖代谢。
“儿童身体内的调节能力比较弱。”专家告诉记者,“荔枝病”的高发人群以儿童居多,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。
“荔枝病”患者会产生突发性低血糖、头晕、心慌、脸色苍白、易饥饿、出冷汗等症状,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抽搐、呼吸不规则、脉搏细弱,甚至突然昏迷等症状。
一旦得了“荔枝病”,如果病情不重,只需要停止食用荔枝,并喝些糖水休息片刻便可有效缓解症状,倘若病情严重,建议送往医院给予葡萄糖补液,医生将会针对低血压、抽搐等症状给予对应的治疗。
每天食用荔枝勿超300克
“无论吃何种水果,我们都建议适可而止,每日摄入量在200-400克即可,像荔枝等糖分高的热带水果尽量不要超过300克。”专家表示,吃荔枝只要不过量,一般不会引起身体不适。
此外,空腹食用荔枝更容易患上“荔枝病”。现代医学认为,“荔枝病”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空腹进食大量荔枝,引发的反射性低血糖症。因此,专家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荔枝,以避免空腹食用对人体带来的损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