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“战”而行,将联合行动进行到底 广东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纪实
出重拳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违规行为;下猛药严查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和违规销售;强促进学校及幼儿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;重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……
把监督权交给人民群众,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新举措激发新动力,正在推动解决一批食品安全领域重点难点问题。
记者近日跟随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督导组赴广东深圳、东莞等多地调研督导,亲身感受当地政府部门责任在肩、向“战”而行,坚决捍卫人民群众“舌尖”安全的决心和取得可检验、可评判、可感知实效的积极实践。
打击合力“聚”起来,严查食品违法违规问题
近日,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东部的大沥镇某酒类商行迎来一群特殊的“客人”。这是由佛山市、区、镇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当地公安机关组成的一支联合行动“突击队”。
突击检查中,执法人员发现该商行中一批标签不符合规定且涉嫌假冒“茅台”“奔富葡萄酒”“国窖”等知名品牌的酒类产品正在销售,共60多个品牌,合计9000多瓶,涉案货值超过400万元。由于涉嫌犯罪,执法人员当机立断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。
此类多部门凝聚合力、协同作战的例子并不鲜见。9月12日,广东省市场监管局、公安厅会同教育厅、农业农村厅下发联合行动方案,深入推进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以来,广东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,强化“行刑衔接”,将“严打”“高压”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势进行到底。
比如,广东省查处并向社会通报“假月饼案”“生石灰漂白牛肚案”“仿冒‘小罐茶’案”等一批食品经营典型案例,极大震慑了食品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。
“整治食品安全问题是一场‘持久战’,不仅要有向‘战’而行的决心和勇气,还要有力度、有策略。”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麦教猛表示。
据介绍,广东省由14个省直部门组成的联合行动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工作部署、积极推进各项工作。围绕生产经营、网络订餐、保健食品、校园及周边等重点领域开展摸底排查,全面梳理问题线索,严查一批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,侦办一批在全国、全省有影响力的大要案件、经典案件和新型违法犯罪案件,深挖一批在行业内长期存在的“潜规则”“黑势力”“保护伞”,严打一批利用互联网非法销售食品违法犯罪团伙,破解一批制约食品安全的新难题。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截至10月底,广东省共查办食品违法案件5525件,罚款3661.65万元,破获食品刑事案件787起,刑事拘留985人、逮捕696人,涉案金额5.7亿元。
广东省相关部门针对查获假冒伪劣食品的销毁工作也在陆续开展中,其中东莞市市场监管局10月23日首批公开销毁假冒伪劣食品共98个品种、30328件,约15吨,货值约40万元。
虚假宣传“治”起来,找准病灶、对症下药
“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之所以能大行其道,主要原因是老年人作为该消费领域重要群体,科学理性消费意识不够,为其提供了赖以生存的‘土壤’。”深圳市消费者代表刘霞建议,要找准病灶、对症下药,做好“严查”和“科普”两方面工作。
不久前,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城羊之家羊奶店在某酒店举办“羊奶伴您健康百岁工程启动会”,向参加活动的221名老人虚假宣传其所售产品“御嘉源”牌中老年配方羊奶粉具有“调理中老年常见病”“最大程度减轻人体营养缺乏危害”等功效,且得到“国家各部门认证”。鉴于该行为系虚假宣传,且人数较多、社会危害性大、性质恶劣,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,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0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。
诸如此类虚假声称、夸大宣传、会议营销等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乱象不胜枚举。与此同时,聚焦群众关切的“严查”举措也日趋完善。
联合行动以来,广东省聚焦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和违规销售行为,严查严打,有力有序推进相关工作。麦教猛介绍,目前广东省按照“上控源头、下清网络、中查储运”的思路,采取“企业自查+责任约谈+体系检查+个别辅导+重点检查”等多种组合措施,持续加大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和执法力度,严肃查处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。
记者了解到,联合行动以来,广东省共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7.9万家次,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77起。其中组织检查“保健”类店铺3001个,排查涉及“保健品”的行业组织58家。
此外,着眼科学理性消费保健食品意识提升的工作也在进行。据了解,广东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对《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》宣贯覆盖率、全部生产企业在产品种和重点经营企业在售商品抽检率均达到100%。
11月6日至12月10日,广东省还开展了“食安赛场”保健食品科普答题抽奖活动。截至11月11日,已有2.2万人次参与此次活动。
校园后厨“亮”出来,民有所呼、我必有应
11月5日,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督导组在深圳市福田区景鹏小学食堂,透过电子显示屏可以清晰地看到后厨干净整洁,工作人员正着装整齐且操作规范地紧张忙碌着。景鹏小学负责人周元介绍,学校负责人在校可以随时看到后厨情况,家长们下载APP也可以随时看到后厨情况。
学校食堂后厨“阳光下作业”,不仅让孩子吃得安心,也要让家长放心。广东各地均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工程建设,并将其作为有效保障学校及幼儿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据了解,广东省目前学校食堂“明厨亮灶”覆盖率达99.9%,共有8523家已建成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。深圳市2603家学校食堂全部接入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系统。
“为保证校园食品安全,相关部门还督促落实校长责任制,监督学校落实主体责任,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,定期开展自查自纠,并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店商、供餐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,逐一登记造册,逐一理清来源去向,逐一评估风险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,对发现的各类风险隐患逐一销账、限期‘清零’。”麦教猛介绍。截至10月底,共约谈学校食品安全负责人3637人次,撤换原料供应商119个,更换供餐单位62个,培训从业人员4.89万名,发放培训资料7.54万份。
“民有所呼、我必有应。”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刻不容缓。因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,广东多地创新监管方式,提升监管透明度。比如,深圳连续4期在学校食堂开展“星期三查餐厅”阳光执法,直播浏览量近百万人次,有力督促学校食堂守法经营;珠海为市场监管、教育部门监管人员配套“明厨亮灶”PC端监控系统,自动抓取违规行为信息;惠州选取惠东县作为试点,利用物联网技术、云技术、影像技术等,推出“智慧阳光”监控系统,采用“互联网+阳光厨房+食堂食品安全操作监控”运行模式,有效破解食品安全治理“第一时间”难题;东莞设置校园周边“严管区”,禁止学校周边200米内一切形式的食品摊贩。
“菜篮子”安全管起来,扑下身子、真抓实干
生产日期、生产批次、商品编码、生产企业、基地地址、检测报告……在深圳市沙河天虹商场食用农产品销售区,只要用手机轻轻“扫一扫”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,上述产品信息就一目了然。这是“圳品”,也是供深食品的特有标志。 深圳市福田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诸葛立鹰说,从餐桌追溯至源头,各环节严把质量安全关,让老百姓“菜篮子”安全更有保障。
深圳开展“一街一车一室”工作,确保每个街道配备一辆快检车、一间快检室。“自己家门口就有快检室,超市买完菜拿过去,结果很快就出来了。蔬菜没问题,自己吃得也更安心。”深圳市消费者代表李保平说。
佛山市推出首个高标准家禽经营“三分离”试点。即严格分隔家禽销售窗口,存放区、屠宰区、销售区,形成“人禽分道,屠售分离”布局,让消费者在选购全过程不需要与家禽产生接触,可以有效避免疫病传播。
东莞在全省首创试点推行蔬菜种植户信息卡,用于记录存储蔬菜种植户生产及产品相关信息,以便产品交易时实现信息查询和质量安全的追踪溯源。目前东莞虎门、常平、洪梅三镇约1000户种植户已开展信息卡试点工作。
以深圳、佛山为代表区域,广东省扑下身子、真抓实干,将“追溯”源头、农产品快检及检查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作为保证“菜篮子”安全的民生实事。
截至10月底,广东省共开展900个蔬菜、畜禽、水产品样品以及656个农药、兽药样品的监督抽查工作,重点解决蔬菜、禽蛋、猪肉、水产品药物残留,农药、兽药添加禁用成分等问题。其中,通过快检方式筛查发现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.72万批次、共44.79吨。
“菜篮子”安全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。麦教猛表示,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能停留在“雨过地皮湿”,而要将抓常和抓长结合起来,边整治、边总结、边建设,及时把专项整治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巩固深化下来,形成长效机制,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。